16G平法图集标准结构详图主要设计的依据有()。A、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B、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建筑结构制图标准D、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点击查看答案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关于地震作用的计算,下列何项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2012年真题]A. 7度抗震设计时,各种结构均不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B. 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C. 7~9度抗震设防的连体结构,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补充分析D. 高度不超过40m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关于地震作用的计算,下列何项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 2010)的要求? A 7度抗震设计时,各种结构均不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B 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C 7~9度抗震设防的连体结构,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补充分析 D 高度不超过40m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 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 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 Ⅳ.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 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 Ⅰ、Ⅲ符合,Ⅱ、Ⅳ不符合 C 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 D 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 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 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 Ⅳ.常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相关要求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A. 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B. Ⅰ、Ⅲ符合,Ⅱ、Ⅳ不符合C. 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D. 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四种观点: 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底层框架边柱底部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可不乘增大系数; Ⅱ.在抗震设计地震内力分析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进行折减,位移计算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Ⅲ.结构宜限制出现过多的内部、外部赘余度; Ⅳ.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振型可存在较大差异,但结构周期宜相近。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 Ⅰ、Ⅱ符合B. Ⅱ、Ⅲ符合C. Ⅲ、Ⅳ符合D. Ⅰ、Ⅳ符合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论述,何项观点不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2014年真题] A. 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B. 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C.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D.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