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7.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pcz和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分别为( )kPa。A. 70.6;141.3B. 73.4;141.3C. 70.6;119.0D. 73.4;119.0
点击查看答案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6.假定Fk、Mk、b和x值同题(5),并已计算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160.36kPa。已知:黏性土层①的压缩模量Es1=6MPa,淤泥质土层②的压缩模量Es2=2MPa,则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最接近于( )kPa。A. 63.20B. 64.49C. 68.07D. 69.47
如下图所示,某边坡其坡角为35°,坡高为6.0m,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坡体为均质黏性土层,重度为20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60kPa,综合考虑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系数ηb=0.3、ηd=1.6。坡顶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2.5m×2.0m,基础底面外边缘距坡肩水平距离3.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荷载情况如下图所示(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按20kN/m3考虑)。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该矩形基础最小埋深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 2.0m B. 2.5m C. 3.0m D. 3.5m
如图所示,某砖混住宅条形基础,地层为粘粒含量小于10%的均质粉土,重度19kN/m3,施工前用深层载荷试验实测基底标高处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Pa,已知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260kN/m,基础和台阶上土平均重度为20kN/m3,按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基础宽度的设计结果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柱下素混凝土方形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570kN,基础宽度取为2.0m,柱脚宽度 0.40m。室内地面以下6m深度内为均质粉土层,y=ym =20kN/m3,fak = 150kPa,黏粒含量ρc=7%。根据以上条件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柱基础埋深应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基础与基础上土的平均重度y取为20kN/m3)? ( ) A. 0.50m B. 0.70m C. 0.80m D. 1.00m
某天然稳定土坡,坡角35o,坡高5m,坡体土质均匀,无地下水,土层的孔隙比e和液性指数IL均小于0.85,γ= 20kN/m3、fak=160kPa,坡顶部位拟建工业厂房,采用条形基础,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350kN/m,基础宽度2m。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基础底面边缘距离坡顶为4m。条形基础的埋深至少应达到以下哪个选项的埋深值才能满足要求?(基础结构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按20kN/m3考虑)
条形基础埋深3.0m,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200kN/m,为偏心荷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按地基承载力计算条形基础宽度时,使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小压力恰好为零,且无零应力区,问基础宽度的最小值接近下列何值?( )A、1、5m B、2、3m C、3、4m D、4、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