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政事堂经历了门下政事堂和中书政事堂两个阶段,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政事堂改称( )
A.内阁
B.正厅
C.枢密院
D.中书门下
简述政事堂的演变过程及前后政事堂的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过()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方可颁布实施。A、中书省B、门下省C、政事堂D、尚书省
北宋政事堂俗称“()”。
唐宋时期中书、门下两省的联合办公厅是()A.政事堂B.尚书都省C.银台司D.通进司
政事堂议事
简述唐代中书门下政事堂与以前正事堂在体制上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哪几点?
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 )。A.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 B.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 C.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 D.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